巴赫花精專欄.Bach Flower Remedies〈16〉

巴赫花精發明人-英國巴赫醫師的生平故事


『真正的療癒一定是來自我們的內在,藉由認知並糾正自身的錯誤,重新獲得內在寧靜。』

『造物者為了協助我們,而在原野中創造出某些花草植物,是其蘊含神聖力量,幫助我們一步步進化,朝完美的道路邁進。』

-英國巴赫醫師《愛、自由與療癒》


巴赫醫師的醫學貢獻 ▏

愛德華.巴赫(Edward Bach)醫師於1886年出生於英國伯明罕近郊,是英國著名的醫生和微生物學專家。巴赫醫師20歲就讀伯明罕大學時,就立志從醫。大學畢業後,他曾在倫敦醫學院擔任助理細菌學家,非常熱衷於研究腸內細菌和慢性病之間的關係,並且研發出治療慢性腸胃病、關節炎和頭痛的疫苗。

巴赫醫師在1919年進入倫敦同類醫療學院。由於「順勢療法」在英國歷史悠久,巴赫醫師深入研究哈尼曼(Samuel Hahnemann)醫師的「同類療法」,並且把哈尼曼醫師的治療原則「治人不治病」銘記在心。後來,巴赫醫師開發出7種名為「巴赫同種病質(Bach Nosodes)」的口服疫苗,直到現在仍為英國人民所採用。


巴赫醫師研究花精的過程 ▏

巴赫醫師行醫時發現人的生理問題大多根源於「情緒失調或負面心態」,當心靈恢復平靜與和諧,身體自然恢復健康。而患者的心智和情緒既然會影響其疾病狀態,就應該尋求更自然的治癒方式,來協調、穩定和平衡患者的心智狀態和情緒狀態。

所以巴赫醫師認為新的醫藥必須取自大自然的植物,對人體無害且無致癮性,於是他致力於「花精」的研究。巴赫醫師觀察植物的構造、大小、顏色、形狀、生長環境、生長方式、生命週期,對應人的外形、性格、行為、生活方式,描述每種植物花精所代表的負面心理狀態。植物花朵則表現出正面的心理狀態,花朵自然的波動能量使我們感到愉悅,並藉此恢復正向狀態。

花精不是醫藥,也不是治癒身體疾病的藥品。巴赫醫師採擷大自然無污染、完全無毒無害的野生花卉,把鮮花漂浮在盛滿礦泉水的玻璃缽中,再將其放置於陽光下,讓花朵流動的生命力釋放到水中。泉水、鮮花與陽光融合在一起,產生花精,它包含了每株植物特有的撫慰能量。

為了更專心在花精的研究,在1930年春天,巴赫醫師正式走上尋找花精這條路。他放棄倫敦豐厚的薪水與用心血所建立的醫療工作,毅然離開倫敦,移居到鎮韋爾斯小鎮,進一步尋求大自然中蘊藏的療方。

1931年,巴赫醫師發表「自我治療(Heal Thyself)」開啟預防保健新紀元。他的研究指出,人的身心靈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花精的功用是協助個人認識自己,修正人格缺失,我們要關懷的是「人」,也就是一個人的內在,包括:負面情緒、性格偏差及內心想法。


巴赫醫師建立了38支花精系統 ▏

巴赫醫師運用敏銳的直覺,以神農嘗百草的方式,逐步找到38種能協助人類解決各種心靈困擾的花卉植物。在發現各種花精的過程中,巴赫醫師將他身體不斷出現強烈的身心問題視為找到適當植物處方的助力,經濟的壓力與來自英國醫生協會取消其醫生執照的威脅,都不能阻止巴赫醫師找尋真正能幫助人心理康復的方法。

1936年,巴赫醫師建立了「38支花精系統」,並將這套撫慰方法囑託其傳人。最後,巴赫醫師於1936年底,在睡夢中辭世。